双轨制教学是方向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参与到会展的设计、策划、实施等一系列工作中。边学边做,在实践中加深理论知识,在理论学习中又做到有的放矢呢?
2002年,作为首批中德政府间的文化交流项目之一,笔者应德国卡尔—杜伊斯堡协会(CDG)的邀请,成为国内首批赴德参加会展项目管理的培训人员。
总部设在科隆的CDG已有52年历史,是一个非赢利的负责在职人员再培训的国际培训机构,目前,该组织已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3.5万名受训人员,其中约100名来自中国。培训课程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多项展览项目实地考察,所有授课内容紧密结合行业实际。许多象瑞文斯堡这样以会展专业著称的学府,其学习模式是典型的“双轨制”,基本上三个月在校学习,三个月到导师的工作室或公司参加项目运营或设计策划工作,这样不断循环,直到毕业。笔者以为,这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适合在国内的教学中加以提倡。
工作室制具体实施
工作室制是双轨制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去年笔者所在学院首先建立了工作室制的教学方式,通过制订新的教学大纲,特别是借鉴德国会展教学的模式,采取课堂理论、市场项目策划、方案设计、现场施工等项目制教学模式,直接让学生参与到宁波及全国的一批大型展览与活动中去,使学生对社会的实践直接在教学中完成,既“准工作”模式,毕业后就能以“熟练工”身份适应社会的竞争。
工作室邀请相关有实践经验、有影响力的海归设计师、会展策划人根据学习进度开设讲座,以求把成功的经验以及最直接的国内外会展信息传达给学生。工作室为激励学生创新创意的潜力,设立创作奖学金,对在参与项目中出现的优秀作品及中标作品给予奖励。工作室根据学生的主修项目分批到政府会展部门、协会、展馆、公司、工厂进行短期实习,以熟悉整个行业的流程。
在具体教学中,笔者大胆地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展会的实际操作中去。比如宁波国际服装节、中国食品博览会、国际贸易平台等项目,学生的兴趣非常高,他们以组为单位,每个组设计出不同的展览方案,在课堂上派代表讲解,其他组的成员作为审核官,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判,这样每个组轮流讲解、评判。每个学生既是设计者,又是审核者,他们学会的不仅仅是怎样设计,而是怎样让自己的设计,既有特点,又能被认可。
由于会展涉及的内容五花八门,学生不仅需要具备绘画方面技巧、修养,还需要了解其他行业的相关知识。比如声音、图像、光的运用,一个农产品展览和一个古玩展览,其形式、内容和表现手法是不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工作室非常注重学生其他学科知识的吸收和利用,比如邀请专家给学生上音乐欣赏课等等,学生的眼界开阔了,设计的思路才不会受局限,也更能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学习。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际操作,这种双轨制教学模式产生了良好的效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操作能力也提高很快。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如何面对实际问题,主动进行思考、分析、判断和操作。在双轨制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最大可能地调动。
人才的教育培训应该注意资源的合理配置,高级会展人才既然是一种实践先行的新型复合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探索一种新的模式,才能既快又好的培养真正有用的人才,然而,人才培养,又非一朝一夕的事。因此,作为教育科研的探索方向,我们任重而道远。
在会展教学这个课题中,笔者也希望通过不断实践和操作,积累更多、更丰富的经验,从而总结摸索出一套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为会展业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