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农博会,能否别落幕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10年12月03日 10:18

冬日有机鲜葡萄,农博会上免费尝。

云和县农业合作社带来了当地培育的各种菌菇。

礼仪小姐在展示来自新疆阿克苏地区的SOD健康苹果。

农博会现场展示了创下浙江单季晚稻单产吉尼斯的“甬12”优质晚稻。

  一年一度的浙江农博会本周三刚刚落下帷幕。据农博会组委会统计,本届农博会总计人流量25.5万人次,相当于每天平均5万人光顾农博会现场。这个数据比去年增加了6万人次,创下了历届农博会的历史新高。现场销售额1.17亿元,合同订货21.87亿元。农博会成了一个沟通商家、消费者的大平台,也成了城市的节日。

  热闹的农博会结束后,后农博会的思考也随之而来。如何延续农博会的效应?让农博会能长久驻留在城市?记者日前采访了农户、消费者、专家,对于“农博会”这件事,他们都觉得只有这么几天,那是远远不够的。

  为什么大家都捧场农博会 买方卖方都说“太难得”

  一年一度的浙江农博会本周刚刚落下帷幕。为期5天的农博会不但带来了来自全省各地乃至全国各地1200多个商家的各式丰富农产品,更吸引大量人气。

  11月26日农博会开展第一天,展会还没开门就有市民在门口排队等候,会展中心上百个停车位全部爆满,来来往往的公交车上行人交谈的话题全都是农博会,杭州和平国际会展中心附近因“人气太旺”而致的交通大拥堵。本届农博会1800平方米的展示空间,主办方“绞尽脑汁”搜遍各个“角落旮旯”挖掘了1100多个展位,但远远满足不了商户需求。农博会组委会会展科科长王慧智介绍,几年下来,农博会的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使不少企业、合作社纷纷托关系、找后门,想在农博会上占据一席之地。往年“摊派”的展位变抢手了,一些县(市、区)只能采取两三家企业拼一个展位,或者抽签的方式决定谁来参加。甚至许多企业已跟组委会和各县(市、区)的主管部门打招呼,要求“预留”明年的展位。

  来自缙云的浙江五莲农牧有限公司,从2003年开始就参加农博会。那时,公司生产的“缙云麻鸭”只在丽水地区销售。通过农博会这个平台,如今“缙云麻鸭”的销售网点进入了全国16个省(市),包括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2008年,杭州博鸿小菜一碟食品有限公司第一次参加农博会,当时公司刚研发生产了“菜博士”山茶油,还没有正式上市就首先在农博会亮相,结果一炮打响。如今,“菜博士”已成了高档山茶油的代名词;在杭州一家销售甲鱼的摊位前,老板王一鸣介绍,自家甲鱼的养殖规模现在还很小,不可能像一些大品牌一样走超市销售渠道,一年中有四成产品指望在农博会上销售,“平时在杭州市区,也难得有像农博会这样既有实体场地,又有很多消费者集中光顾的机会”。

  而对消费者而言,要购买到一些小众却心仪的农产品,平日里也很难如愿,需要到农博会上去寻觅。杭州市民周师母去年在农博会上买了一箱平湖糟蛋,品尝后觉得味道很好,想再买时农博会已经结束。周师母拿着当时装平湖糟蛋的纸盒四处找。好不容易从邻居口中打听到西湖大道上有一家农产品店有销售,去了几次都没有买到,“不是卖完了就是还没到货,要买到真不容易”。

  农特产专卖店遍地有 缘何养在深闺人未识 ?

  记者随后了解到,杭州城区目前已有不少农特产品专卖店,不过大部分门店似乎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并没有满地开花,“飞入寻常百姓家”。

  位于杭州天目山路的名特优产品展示销售中心是由浙江省民营企业协会组建的一个销售平台,记者在门店内看到,从日用的大米到烟酒再到价格较高的燕窝、药材一应俱全,但顾客不多,跟农博会的热闹不能比。门店经理卢华雄介绍,展销中心走的是高端路线,主要面向对品质有较高要求的客户,主要销售渠道也是以批量团购为主。对入驻门店的商户要求也比较高,要求其在当地有一定的知名度,生产企业具备一定的规模。

  “天目茂林”在杭州城区已有5家门店,算是杭州农特产品门店较多的品牌。记者走进位于杭州莫干山路的旗舰店,发现这里除了“天目茂林”旗下自有品牌的山核桃、天目笋干外,还经营金华火腿、义乌“洪太”姜糖、绍兴外婆家醉鱼、诸暨香榧等土特产,但其中很大部分是礼盒装产品。那些在农博会上深受市民欢迎的绿色蔬菜、农家土鸡等时鲜产品,在门店难觅踪影,营业员金玉英介绍,店里现在在售的“活产品”只有太湖牌大闸蟹。正在茂林店里逛的市民陈先生对记者表示,他是为了送礼才来这里光顾,要不然自己家吃的,“肯定不会上这买”。不少农产品商户已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名特优产品展示销售中心门店的卢华雄认为,现在从事土特产销售的门店虽然很多,但是小型的门店生存能力并不强,旺季时间短,淡季时间长,对经营者是很大的考验。他们也在设想把多家商户集中在一起,集中采购,联合提货,一方面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增加品种,让消费者不局限于在一个时间段内消费,从而延长了旺季的时间,使淡季不淡。现在,名特优产品展示销售中心正在尝试着与包括“天目茂林”在内的30来家中型商户结成联盟,实现联盟内部货物流通,并计划向消费者发放联名消费卡。

  专家建议,延续农博会的效应 学学台北假日农市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祖辉不久前去了一趟台湾,令他念念不忘的是:在台北市中心的希望广场,当地开辟出专门公共空间,每逢双休日都轮流安排农户、农村合作社,组织自己的农产品展销,周周都不落下,参展商还能享受一部分补贴,希望广场已经成了一个城市的农产品集散地,是台北市民非常爱逛的假日农市。“在杭州,如果在武林广场也有这样一块场地,那么农博会就不再是一年一次那么稀缺的机会了。”黄祖辉说。

  研究农产品区域品牌开发的浙大学者贾枭也很赞同。贾枭认为,以杭州市区为例,目前来自全省各地的农产品销售门店约有上千家,数量不少,但有影响力、能真正走进百姓社区的不多,而且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连锁经营模式。“比方我们熟知的喜士多、可的等生活便利店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已被老百姓熟知,但农产品的便利品牌,在老百姓中有影响力的还很少,门店数量也很少。”贾枭认为,要让农产品品牌店走进百姓,一要政府搭台,尤其是搭建一些长期性的“不落幕的农博会”,另一个就是农产品销售也要走连锁经营模式,打组合拳做大做强一些品牌,才能真正扎根在消费者心里,才能真正打开销路。记者随后采访了浙江省优质农产品推广中心韩伟达处长。据介绍,总结了历届农博会的经验,政府部门也在积极考虑,搭台建设“永不落幕的农博会”。

  据悉,由省农业厅主办的“浙江省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门店在杭州市西湖大道177号开张,汇聚了全省11个地市30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的名特优农产品3000多个品种。“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展销中心,一方面给市民们提供了一个长期固定的场所,可以购买全省各地特色农产品,另一方面,也为全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搭建起一个品牌推广、产品营销的平台。”韩伟达说。

稿源: 浙江日报   编辑: TV实习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会展集萃
甬城展会
责任编辑:
联系电话:0574-87682597 QQ:81663660 地址: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五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