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第十二届中国塑料博览会将于今年11月6日至9日在余姚市中塑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这几天,姚城各地正积极准备,迎接各地客商宾朋的到来。本届展会的主题为“绿色低碳、环保节能,创新创优、孕育商机”,努力通过发挥专业展览公司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作用,引导企业举办低碳环保类产品专题活动,充分展现塑料产业发展新理念,拓展塑料产业发展新空间,进一步扩大余姚及塑料产业的影响力。
四大主题活动丰富展会内涵
今年的展会共设展位2000个,展出面积4.2万平方米,共设4大展区,安排有四项主要活动和两项配套活动。四项主要活动:一是11月5日晚在余姚宾馆举行开幕招待会;二是11月6日上午在中塑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开馆仪式;三是11月6日开始举办经贸及科技活动;四是新闻发布活动。两项配套活动:一是会中会。在11月6日至9日展览期间,组织开展新产品发布会、专场采购对接会、参展大企业所属会员企业订货会及专场讲座等会中会活动;同时,举行人才招聘会;二是文艺活动,今年塑博会期间分三个层次安排了文艺活动。一是11月5日、6日晚上在余姚市体育馆安排了第22届世界模特小姐大赛;二是11月8日晚上在余姚市体育馆安排了“金号2010—全国听众最喜爱歌手颁奖晚会”;三是11月5日至9日晚上在余姚市龙山剧院安排了戏曲晚会,届时将演出经典越剧曲目。
五大特色亮点勾勒精彩塑博
按照“布局合理、务实高效”的总体要求,余姚市充分总结历届经验,对办好本届塑博会进行了新的探索,使本届盛会呈现出五大亮点:
亮点一:加强资源整合,与中国小家电博览会无缝对接
将原先塑博会的地方工业馆,从1号馆二楼扩大至整个1号馆,引入美的、格兰仕等国内外知名家电厂家前来参展,并于11月7日开始举行第四届中国小家电博览会,从而将地方工业馆演变成全国范围的塑料制品展。而小家电博览会也改变了原先以展示制品、配件为主的单一模式,把塑博会所拥有的塑料原料、塑料机械、塑料模具技术设备等资源作为小家电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资源共享。两者结合后,不仅会有效提高展会的档次和形象,同时两大展会带来的大批客商将有效提升展会经贸实效。
亮点二:加强“产销学研”对接,提高展会实效
为确保展会取得实效,今年余姚市紧紧围绕展览展示、科技论坛和专业对接交流等活动,努力为展商、客商寻找商机,提高展会实效。在产业论坛方面,将论坛的主题确定为广大塑料企业普遍关心的“塑料改性”,邀请了国内外知名院校、研究机构和大型企业、协会的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就国内外塑料改性行业发展的最新技术和市场动态进行交流讨论。在“会中会”即专题对接交流活动方面,重点发动参展商,围绕“绿色低碳、环保节能”这一主题,通过举办实用技术答疑会、厂商客户对接交流会、专场采购对接会等形式,着力解决一批塑料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引导推动上下游对接,促进原料企业、制品企业、销售商三者之间的有效互动;在科技交流方面,更加注重企业技术难题收集,重点采用专场技术交流洽谈会和“专家企业行”等方式,有针对性解决企业难题,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发展。
亮点三:加强运营管理,为展商客商提供优质服务
进一步规范了展馆管理工作,加强了展馆管理队伍建设,加大了管理公司人员培训教育。同时,采用市场化运作,从水、电、运输装卸到展馆的搭建、公共设施的设置等,均实施服务外包,有效提升展会的服务管理层次。此外,强化展前、展中、展后服务,努力为展商、客商提供优质、高效、完善的展会管理服务。
亮点四:加强招展力度,优质创新企业参展踊跃
本届塑博会2000个展位已全部招满,是历届展会中最快的一次。共有463家企业参展,其中境外企业101家,占参展企业的21.8%,境外企业共订展位549个,占27.5%。从今年的招展情况来看,有三个特点:一是大企业多: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化集团、德国巴斯夫、台塑台化、兵器工业集团下属华锦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和上海蓝星、美国奥升德、香港震雄、香港力劲、台中精机、海天机电、博创机械、广东伊之密等国内外大型企业均已参展。二是节能、环保企业及其产品多:共有220家节能环保企业参展,占47.5%。已知参展产品中可降解塑料、环保型塑料、节能机械等产品占到了70%,绿色低碳已成为本届塑博会展品的主流。三是科技型企业多:共有237家科技型企业参展,占51.2%。尤其是塑料原料领域中的专用改性塑料厂家越来越多,产品附加值也越来越高。
亮点五:加强招商引资,会展成果预期良好
目前,韩国石化协会、央企神华宁煤集团、香港世界集团等多个团队已确认参会,其中“慧聪网”已组织到50家左右企业组成的买家团前来参会,预计采购总额将3000万元以上。同时,在项目引进方面,已确定签约项目20个,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0个,合同外资1.1亿美元,1亿元以上内资项目5个,合同内资14.9亿元。此外,本届塑博会期间将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塑料产业发展(国际)论坛紧紧把握产业发展方向,目前,已收集各类科研成果580项,技术难题50余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