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学历教育在我国已经开展了六年,截止2008年底我国开设会展专业和方向的院校(包括本科、高职高专)已逾百家,有资料显示,教育院校对会展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势头明显高于管理人才培养,而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会展企业大量需要的展会信息技术应用、项目管理、现场管理、注册管理、展览策划、展台设计、会展营销、会议组织管理、财务预算及规划等领域实用人才的培养却出现供给不均,会展教育与会展市场的需求不能实现良好互动与匹配。不少地方会展专业毕业生在求职时屡屡碰壁。我国业界专业人士一针见血的指出,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会展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会展教育师资队伍薄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主要表现在:我国开设会展专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大多数是从其它专业的教师队伍中转岗过来的,很多会展老师虽有经济、外语、旅游、历史、社会学、广告、管理等专业背景,但缺乏行业背景,又缺乏实践经验,加之会展专业实训实习基地的匮乏,因此对会展市场与会展企业需求把握不准。而目前高级职称教师拥有量小,“双师型”教师资源稀缺。不能展开诸如案例教学和展会模拟环境等形式多样的教学。致使会展教育陷入了“理论化教学”的尴尬,直接影响了会展教育与会展需求市场的配置。很多会展院校在会展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课程讲授空洞,缺乏针对性,形成了会展教育资源在匹配会展市场需求过程中严重不对称。因此,加强会展专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会展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
一、“双师型”会展师资的概念
目前从事会展教育的大多数会展专业教师是在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造就出来的,从学校门到学校门,缺少会展企业工作经历,缺乏会展营销实践经验。虽然这些教师大多具有“教师资格证书”,从事会展理论的教学,但难以适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会展专业技能教育。因此,本文提出“双师型”会展教师概念是期望与会展教育界达成共识,解决以往高校会展教育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和知识的应用的现状。“双师型”会展教师概念的提出同时考虑了目前我国会展院校普遍存在着会展师资队伍建设和评价体系偏重理论的现象,为了强调会展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促使会展理论教学和会展实践正确定位,有机结合,适应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理念而提出来的。从而有效地解决会展行业与会展市场对当前会展专业人才的需求。
笔者认为,会展学历教育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具有宽厚理论知识和较强会展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要求会展学生理论知识以“厚基础、宽口径、适应面广”为标准,不仅要提高会展实践的应用能力,而且还要培养会展项目的创新能力。因此,会展院校中“双师型”教师无论是在学历、职称还是在知识、素质、能力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笔者期望“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提出,对于引导会展专业教师注重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会展实践技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建设“双师型”会展师资队伍的必要性
会展学历教育是为了适应我国服务产业结构调整和满足我国会展业高速发展与会展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而应运而生的。它是以培养直接面向会展市场与会展企业所需的各级项目管理或应用型人才而服务的。笔者认为,会展专业培养的人才具备以下特质:
1)行业性。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应一味追求本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与系统性,而是应该根据我国会展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构建行业的要素理论及知识体系;
2)应用性。会展专业人才应该具有运用科学理论知识和方法来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能策划会展项目方案并能付诸实施的实践能力。
3)社会性。会展专业人才应该具有更强的社会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表现力、团队精神、协调能力、交际能力以及考虑问题的周密性等。
因此,培养具有宽厚理论知识和一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会展应用型人才迫切要求建立一支结构优化、业务精干、富有活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提高会展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能否落实的关键。
三、会展院校“双师型”会展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缺失认定“双师型”会展教师的合理标准与内涵
会展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且关键性的问题是: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双师型””教师?我国教育体系中对此问题没有统一的认定。首先,教育部只是提出倡导“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却没有确立“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在教育部的各项文件中,对“双师型”教师的界定提法不一。其次,没有统一的规定,就导致了不同教育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差异,特别表现在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及定义上。最后,资格认证制度的缺失使得“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难以实现规范化的操作,以会展院校为例,很多有一技之长的会展人才也因没有教师资格证书而无法成为“双师型”教师。因此,会展院校要创建特色会展教育品牌,有必要研讨认定“双师型”会展教师的合理标准与内涵。
2、缺乏“双师型”会展师资的科学培养规划,存在重学历轻实践的现象
“双师型”会展师资队伍的建设本应成为会展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方向。但我国会展院校仍热衷于对“双师型”教师个体的培养,尚未将“双师型”师资队伍作为团队来进行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仍然是沿袭高教系统传统的培训模式。然而,高教系统传统的培养培训模式非常不适合“双师型”会展教师的成长。一是,传统的培养模式基本上沿用普通教师的培养模式,背离了对会展专业教师强化应用的本质要求,表现出了严重的学科化倾向;(从目前会展院校开发的会展教材就可见一斑);二是,当前会展教育师资培训,主体仍是高等院校,企业参与度不高,这种培训模式不仅影响了会展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而且也影响了会展教育与社会的联系和沟通;三是,会展院校师资力量的提高,往往是通过引进博士和硕士毕业生,往往只强调其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而没有对其实践动手能力提出明确的要求,由此影响了高学历和“双师型”教师间的有效融合。
3.、缺失“双师型”教师的评价和激励制度
从评价制度来看,当前我国大多数的会展院校还没有走出普通教育模式的影子。会展教师特别是“双师型”教师仍然是按教师系列职称来享受福利待遇和级别标准,走的仍然是“单行线”评价模式;而另一方面,这些教师所具备的技能与技术资格却被视为空白——是不是“双师型”教师没有任何区别和变化。这种评价制度对于非“双师型”会展教师来说已经失去了成为“双师型”教师的动力与压力,为“双师型”会展师资队伍建设设置了障碍,这也成为目前大多会展院校较能引进具有良好会展行业背景,且具备一定理论研究与理论教学能力的“双师型”会展教师的主要原因。“双师型”会展师资队伍的建设在缺失科学评价体系与激励制度背景下就显得难以维继。
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第一、加强对“双师型”会展师资的组织与管理
会展教育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需通过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层次和质量,改善专业师资结构,强化实践教学,突出技能训练来达到匹配会展市场需求的目标。因此,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会展专业学生需要高素质专业教师的有效引领,需要富有敬业爱岗教师孜孜不倦的专业指导。因此,对树立会展专业教师的学习标杆,确定目标与追求,从而坚定“爱与责任”的为师意识,巩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师德理念,才能做好会展专业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教学工作。
结合会展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专业侧重,需科学合理地制定“双师型”会展教师认定标准。虽然教育界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内涵与外延各持一词,也经历了从“双职称”到“双证书”、“双素质”、“双来源”等提法的演变。笔者认为无论提法如何,“双师型”会展教师认定的核心内容应是:第一,“双师型”教师要具备较好的教学能力与素质,能将前沿性的专业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并能获得学生的欢迎;第二,“双师型”教师要具有会展专业实践工作的经历或经验,具备会展专业的职业素质、技能与操作能力,能将会展专业实践能力身体力行地传授给学生;第三,“双师型”会展教师要分层次、等级和类型,如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实训能手、教学操作型教师、教学科研型教师等。因此,会展院校对“双师型”师资的组织与管理应有一套层次清晰、要求明确、循序渐进的培养和考核程序。
第二、加大会展专业师资的培训力度
加大会展师资的培训力度着眼点应是提高会展专业教师的市场前瞻意识,对会展市场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未来几年社会亟需哪方面人才做到心中有底,有所展望,会展“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会展市场分析能力。唯有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有意识地渗透到会展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分析、了解会展市场需求和会展企业的用人方向,教与学有所侧重,使会展专业毕业生一旦走出校门,能够很快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因此,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意识,加强会展教师对市场分析能力的训练,能实实在在地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为会展专业的特色教育奠定发展基础。
会展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应建立在对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会展专业教师队伍结构的深入调研基础之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规划,有计划地培养。具体有以下途径:
1)有计划地安排会展专业教师到会展企业或会展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了解和掌握会展专业教师所从事的专业的基本现状和发展趋势,以便在教学中进行自我导向型学习。
2)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模拟会展环境的实践及评价体系,如会展项目管理模拟训练能够模拟会展企业的岗位、分工、职能,模拟会展企业的业务环境与流程,并能按会展项目实施方案的功能模块进行岗位分工,考核老师及学生的应用能力。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检验相结合,在满足实践教学的同时,达到锻炼自身的目的。
3)鼓励会展专业教师到校企合作的实践基地进行培训。使会展教师既承担理论教学,又承担部分会展实践性工作,掌握技能,也可以聘请师资培训,会展企业的管理专家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展专业干部做教员,利用寒、暑假期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在会展教学过程中强化了校企合作模式,达到了显著效果。
第三,加快对“双师型”会展师资的研究步伐
“双师型”教师是对会展专业课师资形成的特殊要求。目前,会展专业教育不缺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及教学能力和素质的“理论型教师”,但具有丰富会展专业知识,较强会展策划与会展营销及管理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创业能力的一专多能的“双师型”会展教师还是普遍缺乏。因此,加快“双师型”会展教师的研究步伐刻不容缓。一支合理的“双师型”会展师资队伍是由专业基础课教师、专业理论课教师、专业基础实验课教师、专业理论实验教师和“双师型”会展教师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个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具备完整育人功能的会展教师团队。因此,通过教改来完善“双师型”会展师资队伍是一项重要任务,会展院校不仅可以通过对会展专业教师的培养、紧缺人才的引进以及聘用兼职教师来进行会展师资队伍的优化,也可采取“回炉”的培养方式,鼓励和提倡会展专业教师利用假期到会展企业进行生产与实习,进行会展项目的实际操作,提高会展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改变会展专业教师“眼高手低”的现状,促进更多会展专业教师向“双师型”的方向发展。
目前,“双师型”会展师资的提法尚处研讨阶段,相关的理论研究还很不系统,业界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尚无权威的会展研究机构对“双师型”会展教师的内涵进行科学地界定。因此,“双师型”会展教师概念的内涵,有待于我国开办会展教育的各类高校在教改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第四、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会展院校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纳入专业发展战略是总体规划保障的重要前提,根据专业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制订出科学的培训计划,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1、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会展企业的工作实践,提高会展专业实践技能和操作技巧,专业教师在会展企业工作与实践的评估需制定激励政策为导向;
2、鼓励专业教师指导或带领学生团队参加教改交流与专业技能大赛,如今年七月在成都举办“首届中国会展院校大学生专业技能大赛”,学校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与激励政策;
3、充分运用补贴、晋升职称、合理调配等手段,为“双师型”会展教师营造发展空间,对专业能力较强的专业教师,可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
4、建立系统的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如采取高职低聘等,逐步实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推进“双师型”会展师资队伍的建设。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开设会展教育的院校应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地进行,既要以历史的眼光确立师资队伍的建设目标,又要以具体的举措提出切实可行的实现途径,做到目标性和操作性统一,使“双师型”会展师资队伍建设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唯有这样我国的会展教育才能逐步匹配会展市场的人才需求,才能使会展人才做到“学以致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授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 黄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