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发布报告称,2009年中国各地场馆建设继续升温,掀起新一轮建设热潮,且场馆规模和投资金额巨大。报告提醒,展馆建设必须与会展业发展水平相适应,如果场馆供给得不到有效控制,低出租率甚至空置现象将难以避免。
近年来,会展经济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围绕会展的场馆建设也是风起云涌,一浪高过一浪。2001年至2005年,我国曾经掀起过一轮会展场馆建设热潮,大批展馆诞生。后因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展馆建设有所收敛。但是,从2008年开始,新的一轮展馆建设热潮又迅速掀起,且风头远盖上一轮热潮,投资的规模、场馆的规格、豪华的程度、占地的面积等都远远超过上一轮建设。
我们说,会展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式,不仅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够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同时,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世界上很多城市都以发展会展经济而著名,如德国的汉诺威、美国的纽约和芝加哥、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意大利的米兰等。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并不是每一个城市都具备成为“展览城”的条件,也不是每一个城市都能够依靠会展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会展经济必须与城市的发展水平、城市的社会地位、社会的发展要求、地区的产业特点等紧密结合起来。
所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城市,必须从本地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和分析发展会展经济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认真制定发展会展经济的规划和目标。如果脱离地方实际,盲目发展会展经济,不仅达不到创造经济效益、产生社会效益、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目的,反而会成为城市的拖累。
目前,一些地方在没有对地区发展会展经济的条件作出科学评估和准确评价的情况下,就盲目建设高规格、高档次、超规模、大投入的会展场馆问题,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和足够的关注。因为,发展会展经济决不是建几个会展场馆那么简单,也不是场馆规模越大、规格越高、豪华程度越强,带来的效益就越好。所谓会展,前提必须是能够吸引到足够的参展商和参观者,能够有足够的人气。如果会展也象现在很多地方的招商引资活动一样,请几个不相干的“客商”凑凑热闹,造造声势,就失去了会展的意义,也谈不上会展,更谈不上会展经济。这些投入巨资建成的会展场馆,就会成为一种摆设。不仅如此,由于会展场馆一般都是政府通过负债建成的,如果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不能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以后可能连正常的维护保养都无法满足,成为政府的一种负担、一种拖累。这样的教训,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这样的场馆,在文化、体育等领域也不少。
所以,发展会展经济,仅有热情是不够的,必须与地区经济的实际相协调,与城市的特点相结合。就我国来说,目前有条件举办较大规模会展的城市,主要还是上海、北京、广州等一些中心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文化政治中心,其他城市主要还是应当以举办中、小规模的会展活动为主。更重要的,这些非中心城市,现有的体育场馆、文化设施等也有条件举办各类中小规模的会展活动,并不需要投资新建会展场馆,特别是规模和规格都很高的会展场馆。
所以出现大规模建设会展场馆的现象,主要还是地方政府政绩意识作怪,是想利用国家投资政策放宽的机会,建设一批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也创造一些GDP。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展馆建设失控的现象还是应当引起重视,展馆建设之风也应当刹一刹。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出租 一批 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