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4月28日讯(宁网播报员江天宇)熨斗,是用来烫平衣物的金属器具,古称“火斗”、“金斗”。您见过古式熨斗吗?您知道清末民初时人们用的熨斗是什么样的吗?
明楼街道徐家社区的曹先生家,收藏着从清朝末期到民国初期的20个熨斗。“这20个熨斗摆放在一起,就是一部中国近代熨斗演变史。”
春日的午后,曹先生给记者挨个介绍他十年里搜罗来的“宝贝”。
【清朝末期】
简式熨斗:一个“碗”加一个把手
曹先生首先拿出一个碗口状的熨斗介绍说,清末时期的熨斗样式很简单,一般都是一个碗状容器再加一个把手。它和唐朝的“钴鉧”(古代熨斗的别称)差不多,形状、原理都没有什么变化。使用这类熨斗时,只要在碗状容器里放入煤炭,待煤炭燃烧,容器变热后,在熨烫的衣服上铺一块布,就可以开始熨烫了。“我奶奶以前就用这个熨斗熨衣服,因为是借助煤炭燃烧,使用时,熨斗里会冒出很多烟,用起来很不方便。”
精雕熨斗:熨斗把手常雕祥龙
清末时期的熨斗虽然形状单一,但有些熨斗的装饰却很精美,外壁上一般会雕刻各式花纹,花纹多以回型纹、水波纹为主。曹先生边说边拿出一个衔接处装饰有龙头的熨斗,龙的嘴巴与鼻子雕刻在把手上,龙须则雕刻在容器的外壁上。
“像这样雕刻花纹的熨斗我家有7只。”曹先生说,刚开始收集熨斗时,只是图新鲜,后来收集多了,发现熨斗上面的花纹精致形象,收集的兴趣就更浓厚了。
【民国时期】
“烟囱”熨斗:烟囱口能转方向
到了民国时期,熨斗的形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碗口状变成了三角状、密封式,其形状与现在的熨斗已经很接近了。但接近不代表一致,与现代的熨斗相比,民国时期的熨斗多了一个“小烟囱”。
“这个‘烟囱’与房子上的烟囱用途是一样的。”曹先生说,民国熨斗仍是利用煤炭燃烧的热量来熨烫衣物,“小烟囱”的作用就是将这些烟排向另一个方向,这样熨衣服的人就不会被烟熏了。
据曹先生介绍,民国早些时候,“烟囱”与熨斗的下半部分是连为一体的,发展到后来,“烟囱”变灵活了,烟囱口能朝东南西北随意转动。
底座熨斗:出现熨斗三脚架
民国后期的熨斗样式改良翻新的次数较多,最后改进的熨斗连“烟囱”都没有,燃料大多被密封在一个空间内燃烧,待熨完衣服后,再倒出燃烧后的灰烬,而这种熨斗的形状与现在的熨斗就基本一样了。
曹先生说:“这个时候的熨斗配备了底座。熨完衣服后,铜制的熨斗很烫,没地方放,工匠就造了架子用于摆放。”熨斗架子的形状,一般与熨斗形状一样,下边有三个木头柱子,“听老人们说,这三个木头柱子也是有用的,就是以前缠棉线用的木棒芯子。”
小巧熨斗:小件衣物的专用熨斗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熨斗的发展日新月异,款式也是五花八门,蒸汽式熨斗横空出世,它的形状很像一个小型火车头。而为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小件衣物的专用熨斗也相应出现。
“你再看看这个东西,是不是很熟悉?”曹先生拿出一个三角形的青铜小熨斗,把手是木头做的,小熨斗顶部与把手之间用一根十厘米长的细铁杆连着,其形状酷似古代刑具———烙铁。“其实它也是熨斗,是用来熨小件衣服的。特别是衣服的边边角角,大型的熨斗烫熨不到,这时就能体现小巧熨斗的功效了。”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把手 波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