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简介:
阎崇年,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论文集有《满学论集》、《燕史集》、《袁崇焕研究论集》、《燕步集》共四部;专著有《努尔哈赤传》、《古都北京》、《天命汗》等十六部。主编学术丛刊《满学研究》第一至六辑和《袁崇焕学术论文集》等十一部。先后发表满学、清史论文二百五十余篇。
内容简介:
今天讲康熙治河这个问题,我分三个小题目,就是三个重,第一重视治河,第二,重用靳辅,第三,重要经验。我今天就围绕着三个"重"字,讲康熙治河。
先讲第一个问题,一,重视治河。京杭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3500里,我亲自考察过,1966年,我从北京骑着自行车,一个飞鸽牌的破自行车,经过河西务,杨柳青,沿着运河,经过微山湖,经过扬州,苏州,一直骑到杭州,3500里,整个京杭大运河我考察了一遍,其中就骑到清口,就是现在江苏的淮阴,就是运河、黄河、淮河这三条河在这儿交汇,一出了问题,这运河就停运了。运河对清朝来说相当于人的一条大动脉。所以这个京杭大运河,对国家运输,对国计民生,至关重要。所以淮河、黄河、运河的治理重点,是黄河,因为黄河经常泛滥。
黄河为什么会是水患呢?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了历代的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但是黄河既有利一面,也有有害一面,水害一面。黄河水害怎么形成的,两个原因,一,自然原因,二,社会原因,自然原因大家都清楚,就是黄河上游往下流水的时候夹带大量泥沙,到下游的时候,逐渐逐渐泥沙沉淀,河床高起,水大之后就溃决。不仅如此,还有社会原因,社会原因,特别是战争,我举几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金朝,金朝攻打宋朝,黄河决了,豫北的黄河决了,一片汪洋,沿河的民众,陷入水深泽国之中。第二次是蒙古灭金,又是拿黄河说事,决寸金淀,黄河泛滥,数以万计的生灵漂没在洪水当中。更严重的是明末,黄河在开封决口,人为的,数以十万计的百姓,葬身于鱼腹,开封城在黄河下面,被淤了,整个城被淤了,我们今天见到开封城,已经不是明朝那个时候的开封城,是后来建的,整个开封城,在黄河底下了,在淤泥底下了。
那么到了清朝怎么样?清朝顺治十八年,康熙统一台湾之前22年,18加22合起来40年,这40年,清朝执政者,他心目当中,最注重什么?就是中原地区的一统,主要的精力、物力、财力、人力,都用在中原的一统,巩固清朝这个政权。没能够把主要的财力、物力、精力、人力放在治理黄河上,所以,黄河问题就更加严重了,严重到什么程度啊?河决而塞,"塞而复决,决无宁日,遂止弗塞",不走了,"听其崩溃,河患极矣",到头了,明末是这样子,清朝初期也是这样子。到康熙亲政之后,所以治河问题,漕运问题,甚至于比三藩问题就更加严重。这么一个严重的问题,摆在康熙面前怎么办?所以康熙他要从打天下到坐天下,从乱世到盛世,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就是河患,他必须解决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往盛世的道路上前进一步,解决不了,这个政权,存在不存在,还另说呢。老百姓没有饭吃,他不能饿死啊,还要重演李自成起义,推翻你这个清朝政权,所以黄河和漕运这个时候,不仅仅是黄河问题,是摆在康熙面前一个政治问题,治国问题。面对如此棘手,但又事关大清王朝危亡的难题,康熙皇帝究竟如何可以完成几代皇帝都没有做到的事情?敬请关注《康熙大帝》(十一)《治理黄河》!(文/央视国际)
|
稿源:
CCTV
编辑:
沈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