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熙皇帝削平三藩的漫天烽火中,年轻的大清王朝终于赢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然而,在这数十年的漫长征战中,帝国的万顷良田正在长满荒草、王朝的亿万子民正在流离失所,这个年轻的国家似乎有些疲惫了,它赖以生存的血脉正在变得失血而苍白。此时此刻,同样年轻的康熙皇帝,又该拿什么拯救他的王朝?而此后,拂去一身征尘的他,为何破天荒的做起了农夫皇帝,竟然亲自在田间耕种,这能够帮助他的王朝复兴吗?他所亲自主持绘制的著名《耕织图》,为何又会在此后的数百年之间,下落不明?而这一组康熙所留给我们今天的珍贵记录究竟又藏身何处?
康熙帝面临一个大难题,就是农民吃饭问题。明清更替,战乱不已,社会动荡,耕地荒芜,水旱频仍,食不果腹。康熙帝接受了儒家传统,以农为本,敬农、重农、悯农、恤农、爱农、务农。为此,最根本的事情就是抓农桑。康熙帝发展农业生产、解决农民温饱,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停止圈地、奖励垦荒、蠲免田赋、免除丁银、惩治贪官、兴修水利、劝课农桑、赈济灾荒、郊外观稼、奏晴雨折、改良品种等。康熙帝在位61年间,蠲免税粮、丁银、逋赋达545次之多,尤以普免全国钱粮为此前所罕见,其蠲免钱粮总计约1.5亿两,数量之大,亘古所无。康熙帝自诩此"乃古今第一仁政"。我在这里着重讲康熙帝以农为本所做的三件事:一、行亲耕礼;二、绘《耕织图》;三、种实验田。
康熙帝敬农重农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先农坛,就是祭祀先农的坛庙。先农,一般认为是炎帝神农氏。《周易·系辞》:"包牺氏没,神农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敬农重农的传统源远流长。早在商周时期,就有天子祭拜先农、行耕耤礼的制度。《礼记·月令》记载:"天子亲载耒耜,……躬耕帝藉。"礼制规定:"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推,就是掌犁推行,一推为一个来回。皇帝亲耕,皇后亲蚕。亲蚕祭祀黄帝的元妃嫘祖。明永乐帝营造北京宫殿时,于皇宫外建了五座皇家坛庙,分别是天坛、地坛、日坛、月坛,还有一座先农坛。按照礼制,皇帝每年春天,或亲自、或遣官前往先农坛祭祀先农,并行耕耤礼。
北京先农坛坐落在紫禁城以南3公里处,与天坛东、西相对,占地约120公顷,有坛墙。这里有祭祀先农之神的先农坛,以及配套的神厨、神库、水井亭、宰牲亭等。建筑造型庄重,颇具皇家气派。明清两代皇帝到先农坛祭祀先农,都在这里举行。先农坛里还有一组与耕耤礼相关的建筑。皇帝更衣盥洗在具服殿,亲耕在"一亩三分地",观看王公大臣耕耤在观耕台,休息和宴赏在庆成宫,打下的粮食在神仓贮存。明清两代五百多年间,先后有20位皇帝或亲自、或遣官,来到先农坛祀神耕耤。
|
稿源:
CCTV
编辑:
沈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