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战场,还是在商场,当自己的力量远不如对手时,如何才能牵制对手的优势,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怎样才能抓住最有利的时机,从而一招制胜?乔良教授认为,以逸待劳之计,就是在敌人气势正盛之际,采取不直接进攻的战略,而是坚守住自己的阵地,消磨敌人士气,使敌人疲于奔命。同时审时度势,寻找最有利的战机,从而后发制人、一举破敌。那么,以逸待劳之计,在古今中外的战场、商场上都有哪些精彩的案例?对于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又有什么样的启示呢?
以逸待劳的原文是“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就是说要让敌人陷入困境,但是不一定要马上去进攻他,只要你能坚守住你的阵地,或者最好你能调动敌人,使敌人疲劳,那么你就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转化敌我的优劣对比,甚至可能变被动为主动。作者对这一计,又加了这样一个按语“此即致敌之法也。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就是说这是一个调动敌人的计策,就是你不动,调动敌人。那么兵书云,哪部兵书?就是《孙子兵法》,《孙子兵法》的《虚实篇》专门讲了这样一段话,说的是什么呢?就是在作战的时候,先到达战场的这一方,你就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的准备。善于作战的统帅,就应该是能够善于调动敌人,而不是被敌人所调动。在战争中,对敌人力量、士气的消磨,要远远胜过刀枪相拼。以逸待劳也就是以守为攻,正所谓最好的进攻就是防守。那么,当敌人的力量过于强大,如果还采取这种退避三舍、虚与应付的办法,还会奏效吗?在这种情况下,又该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呢?(文/央视国际)
|
稿源:
CCTV
编辑:
沈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