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前,证监会公布了创业板市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到今天(31日),征求意见就正式结束了。那么业内人士对这个征求意见稿都提出了哪些意见呢?
经济学家华生从事证券市场研究有10几年的时间,他认为上创业板的企业要达到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但净利润不得少于500万元,这个门槛过高,而且盈利也不应该是考量的重点,主要是看企业是否是有科技含量。
经济学家华生说:“对创业板来说,不是一个一般的中小板,不是说你企业小,利润增长比较快就够上创业板。我认为在创业板的初期,一定要坚持科技创新的技术含量,没有这个含量的企业,原则上创业板部应该考虑。”
同样参与了证监会创业板讨论的林义相,则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发行审核的制度上。他认为,目前创业板的规定太严,发行审核的人数比主板的还要多,可能会导致发行效率低,上市时间延长,增加上市成本。
天相投资公司董事长林义相说:“我们要适当地降低门槛,放松行政审批这么一个色彩和力度,更多的是让专业的机构,让投资人,让市场去做选择。”
对于推出创业板后,在入市资金和上市资源上,对主板会有多大分流,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分流在所难免。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创业板一旦推出对主板资金和上市资源的分流是不可避免的。有专家预测,如果创业板上市公司达到100家的话,即使保守估计分流掉的资金也在200到400亿。
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综合研究所研究员蔡大贵说:“一百家,每家按照一到两个亿资金量的话,全年可能一到两百个亿,另外假设按照创业板企业溢价率是100%,资金市值比按照50%来计算的话,所需要的资金也是100亿到200亿。”
如果主板市场到时仍持续低靡,不排除大量投资者追捧创业板,甚至一些投机资金借机炒作。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分流资金量将可能将是保守估计的四到五倍。另外,在上市资源方面,创业板对于主板特别是中小企业板的影响目前已经开始显现。一些已经达到中小板上市条件,而且已完成上市准备的企业,开始把目标投向了创业板。
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公司董事长刘建伟说:“在推出(创业板)以前是登中小板,但是现在既然创业板推出了,所以我们很希望能够在创业板上试一试。”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深圳中小板和创业板性质相当接近,分流上市公司不可避免。
现在不少机构投资者在股市不景气的情况下,依然抽出大量资金,目的就是为了投资创业板。为此业内人士提醒:在我国股市逢新必炒的氛围下,要防止创业板股票遭爆炒和过度投机行为。
上创业板的股票一般来说股本比较小,市值也不是很大,很容易被操纵。比如说,对于一个股价在10元,总股本在3000万股的企业来说,一个机构只要拿出两个多亿的资金基本上就可以控制这个股票了。尤其是机构和上市公司、审计等相关主体联合起来操纵市场,对市场的危害就更大了。专家指出,对于这些坑害投资的行为一定要从严处理。
天相投资公司董事长林义相说:“应当采取非常严厉的处罚措施。也就是说,你一旦事情上面敢违法违规,可能把你这一个人一辈子毁在里头。”
此外,在交易制度上,部分专家表示可以尝试放开涨跌停板,让风险能够充分地释放。同时严格执行退市的政策,让企业顺利地实现优胜劣汰,禁止卖壳获取暴利。
经济学家华生说:“比如在创业板市场上禁止资产重组和卖壳,因为很多人他搞了一个创业板上市以后,即使搞遭了,把壳一卖,还是完整地获利而归,这种情况我觉得创业板应该避免。”
说到创业板,就不能不提到美国的纳斯达克。纳斯达克目前拥有大约330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约4万亿美元。在全球也算是首屈一指,在创业板市场,更是被称为典范。随着纳斯达克的成功,各国证券市场也开始了一轮设立创业板的热潮,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市场成功的案例却很少,有的陷入经营困境,有的甚至被主板市场合并。
上个世纪末,英国、韩国、日本等国都先后出现了面对中小企业的创业板市场,并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短短几年的繁荣过后,各国创业板市场就经历了一次重新洗牌。创业板在运作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也随之显现,上市门槛太低、上市公司行业分布过于集中、公司治理不完善等等。面对这种情况,许多国家都把创业板功能和作用融入了主板市场之中,德国新市场就是其中之一。
中央电视台驻德国记者季芸说:“德国新市场创立于1997年3月,2003年3月,曾经创下9666点的收市点位。但是由于新市场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许多严重的缺陷,例如没有对企业上市制定严格的门槛标准,相关审核部门对上市企业的业绩审核也不够严格,缺乏比较严格的涨跌停板制度,使新市场在建立初期就潜在着很多危机,为一些投机者提供了行骗的可能,同时一些公司还虚报业绩,欺骗投资者。到2002年10月,新市场收市点位已经降到了318点,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2000亿欧元成为泡沫。2003年6月,德国证券交易所最终关闭了新市场。” (文/CC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