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举行的潘天寿画展开幕式上,人们可以看到一位戴眼镜的高个子,气度儒雅,严谨中带着温文,他就是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由于行程安排很紧张,直到傍晚时分,记者才有幸逮住一点时间对他进行采访。尽管一天奔波已有些疲累,但他还是很愉快地接受了采访,并且没有丝毫架子,显示了一种大家风范。
记者:潘院长您好!很抱歉在百忙中打扰您。您在专著《潘天寿绘画技法解析》中对潘天寿先生的绘画技巧和画作风格都作了深刻的解析和评价,对世人理解其画作的神韵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现在请您谈谈父亲潘天寿先生?
潘公凯:好的。我父亲是一个很执著的艺术家,除了艺术,他对生活上的很多事情都不在乎,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很低,为人平和,从不对人吹胡子瞪眼,衣着也很随便。记得他在浙江美院当院长时,和门卫站在一起,别人还认不出谁是门卫(笑)。但他的精神境界很高,他始终把国家、民族放在心上,把个人得失置之度外,是一个典型的有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观念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不光是我父亲,还有父亲的挚友柔石等,在他们那个年代很多优秀的知识分子都有这种抱负和素质。这种大情操、大关怀,加上我父亲有着家乡宁海敦厚、质朴、刚硬的传统性格特征,使得他的作品流露出大气、雄浑,平和中蕴含刚毅,有一种能震撼人的力量。另外,他的个人素质很全面,人品好,创造力强,除国画外,书法、诗词等都很精通,课也上得很好,所以从儿子的角度,我十分钦佩父亲。
记者:对您来说,宁海意味着什么?您此次来宁海的心情是怎样的?
潘公凯:虽然我没有出生在宁海,也没有在宁海生活过,到现在为止也只来过五六次吧,但我始终觉得,宁海是我的老家。我父亲的童年、少年时光都是在宁海度过,他身上有着典型的宁海人性格。从小受父亲耳濡目染,我多多少少也继承了父亲的这种宁海性格。父亲的不少作品反映的是家乡的风物、人情,这使我间接地了解了宁海,也加深了我对宁海的认同。后来,我为了研究父亲的成长经历,曾来宁海专门作过调查,与宁海当地一些人士进行过多次接触,对宁海的了解才更全面了些。这次来到宁海,看到宁海的经济发展很快,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我心里特别高兴。我真诚地希望老家能迅速富起来、好起来,这是我的愿望。
记者:潘天寿先生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画大师,您也成就非凡,现在是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您们俩是宁海的骄傲。请您对家乡人说几句话好吗?
潘公凯:我希望宁海人能很好地爱家乡,多为家乡作贡献。宁海历史上出过很多值得纪念的优秀人士,有很好的人文传统,而且现在经济发展势头也不错,这为今天的宁海人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环境。我希望宁海的青年和下一代,能依靠自己的不懈努力,充分发挥个人才智,做一番事业出来,成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家乡的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下午我走访了一家企业,已经上一定规模,但老板却很年轻,这说明宁海的新一代人才正在成长,我很高兴(笑)。
记者:再一次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我的采访,请您以后多来宁海走走。
潘公凯:以后有时间有机会的话,我想我肯定还会来宁海的,毕竟,这里是我的老家(笑)。 (记者 林备军)
链接:潘公凯,国画大师潘天寿之子,1947年生于杭州,1964年就读于浙江美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附中,1978年在浙江美院国画系进修,1979年起在浙江美院中国画系任教,1984年起历任浙江美院学报编委会主任、中国画系系主任。1996年起,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调至中央美术学院,任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