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中国宁波网在这一时间为你安排的视频《对话》节目,我是主持人王尘。今天我们的话题是《解难创优两年间—优化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很多人都认为是重要的,我们今天的到场的嘉宾是:宁波市教育局基教处调研员,高祖祥;宁波市教育局计财处处长,陈鹏宏;宁波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副局长,黄士力;宁波市教育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黄明杰,有问题的网友可以登陆我们的中国宁波网的天一论坛,我们的网址是bbs.cnnb.com.cn,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登陆我们的论坛跟我们的沟通和了解。在这里首先我想请我们黄局跟大家谈一下,在解难创优的两年间,我们教育部门在做了哪些工作?

 

黄士力:

我想告诉网民和各位朋友三件事:

首先,我想用数字很简单的向大家报告一下我市教育基本情况。到目前为止,我市共有小学647所,在读学生47万人,初中229所,在读学生23万,普高86所,在读学生大约是10万人,在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也有8万人。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学校,特殊学校全市共有7所,还有1297所幼儿园。综合起来,这个幼儿教育到高中的阶段,一共有在校的学生超过100万人,涉及到千家万户。所以,我们讲教育事业是关系千家万户的事情,真心希望得到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理解。

第二,我想跟各位网民朋友汇报的是,2006年我们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优化就学环境上面所做的一些主要工作,主要工作大体是这几条:第一条,统筹城乡教育,优化学校布局。推进教学发展,我们主要抓了两项:第一是从规划布局入手,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一个合理的基础。2006年全市小学的数量比上年减少了45所,学校规模为小学732人,初中1006人,普高1190人,职业高中2077人。这意味着几年来尤其是创优以来,我们致力于优化布局、调整扩大学校规模、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这项工作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推进。其次,大家知道城乡教育存在差距,怎么样缩小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我们主要抓的是城乡学校之间的资源互动,这项活动去年一年当中。同时,全面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一年当中完成了对全市2万余名教师的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对农村教学业务和教学技能的提高是十分有意义的。第二、深化体制创新,促进教育协调健康发展。我主要向各位报告的是两件事情:第一件是在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为主的体制方面,今年我们又有大的工作,就是完善初中学校的县市区管理体制。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之下,我们经过详细的调研,编制了周到的方案,于今年9月份完成了原由市教育局直管19所初中移交给海曙、江东、江北三区管理。这种变以区为主的管理格局,贯彻了国务院的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要求,各区能够统筹规划,更有利于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第二件事情,这一年当中,为了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因为民办教育是我市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所必需的,因此,根据我市民办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又结合国家颁布的实施条例,我们制订了《宁波市民办教育条例》。这个《条例》的起草工作通过很长时期的协调、论证修改,9月30日该《条例》已获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27次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将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我想这对我们教育事业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也是优化教学环境的一个有力保证。第三、加大了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这是根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实施的。这项工作我市是从2000年春季就逐步展开的。到今年秋季,全市所有县市区都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制度。这件事情,宁波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免除杂费,民办学校中本市户籍的学生和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也免除杂费。具体实施方案是由各县区市制定的,其中鄞州区、江北区、科技园区和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按照原来的“一费制” 费用内容实行全免。据统计,全市公有58.7万名学生得到了减免,共免除费用6248万。余姚等县市部分乡镇,我们有143乡镇和6个片区,实施了“二免一补助”的政策,这些地方继续实施。这样的工作比国务院的要求力度更大。   第二项是切实解决外来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问题。我们贯彻了国务院的要求,就是“两为主”,“以流入地政府管理工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这样一个原则。2006年秋季,共有13.9万民工的子女在我市公办学校接受教育,占到了68.6%,其余部分是在民工子女学校接受教育。  

 

 第三项是强化了对贫困学生的救助帮扶。也就是我们在原来的工作基础上,继续推进“免减帮”等工作。一年当中,全市有17万人次享受了教育帮扶政策,这个不包括免费实行优惠政策的学生,包括在高中段接受教育的,也包括在高校接受教育的。对患有特殊疾病的儿童实行救助,近来救助了42名。  

 

 第四项就是推进区域服务型教育体系的建设,强化教育的服务能力。这一项,也就是我们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方面,今年又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此外,在服务人民群众这方面,我们主要做的是努力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就是说以优质资源为龙头带动相对薄弱的,有了明显的推进。今年新增省中小学示范学校和幼儿园54所。86所当中有45所是省重点,约占到我市普遍高中的60%。这些数据,在全省11个地市中处于领先地位,因此,我可以负责地跟各位网民和所有的朋友讲,宁波优化教学环境,扩大优质资源这项工作是得到了切实的拓展。   

 

另外,我们还开展了“百名名教师广场咨询”活动,为广大学生家长提供科学的学习方法、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等知识,提升教师的思想水平和职业道德,进一步推进名师建设,发挥名师的带头作用。我们建立了省市县骨干教师队伍,市学科骨干教师,建立健全了科学规范的教研员选拔制度,高等学校的名师工程建设得到了推进,首批5个“甬江学者”项目已经向海内外正式进行招聘,目前已有实质性进展。

同时,我们努力抓好教师的基础教育工作,2006年培训主题菜单有204个。2006年当中,统考合格率达到了99.95%,那么其他各方面,教师的培训工作,我们依旧在扎扎实实地推进,这是我要跟大家汇报的第二方面。

第三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做好优化就学环境工作。我们教育部门要以百姓的需求作为我们的工作追求,努力地做好工作,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我深刻体会到创优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加深对解难创优工作的认识,按照巴音书记会上讲的“思想再统一些,工作再主动些,措施再细化些,力度再加强些”的要求锲而不舍地抓好解难创优工作。时今天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想倾听广大网友的声音,要求我们从哪些方面着力,做好优化教育环境工作。

 

主持人:有网友问,现在学生压力太大了,每天作业做到很晚,所以请我们今天的教育部门的嘉宾,能不能跟我们说一下,能不能采取具体的一个相对应的政策?

 

高祖祥:很高兴一起跟大家交流中小学生作业过重的问题,学生的心理负担比较重,但它造成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而且,这个负担在不同的地区,不同层次的学校,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科,不同家庭环境,它的表现就不一样,城市的学生,负担可能要比农村的学生负担重,毕业学生的负担要比非毕业学生的负担重,主课的学习要比复课的学生重?所以,各式各样的表现形式不一样,它的原因也有深层次的原因,既有教育内部的原因,也有社会外部的原因,比如说社会用工制度,社会的考试制度,这些都从不同的层面,加剧了竞争。所以,我们认为,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那么,作为我们教育行政部门,也应该是有所作为的,我们既要把它作为一项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工作来抓,又要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也不可能“寄希望于一时”就能解决。我刚才说了,由于它的原因不一样。但是,教育内部我们的作为是什么,我们就 求证要通过完善评价机制里减轻学生负担。比如说,我们不能评价学校或者评价一个教师的工作业绩,以学生的考分作为唯一的标准,要全面来衡量,这样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才能够降下来。 另外,我们要加强督导、督察的力度,而且把督导、督察的结果与教师的“评优”挂钩,我们相信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中小学生过重的负担,一定会降到合适的程度。

 

主持人:有些家长说从现在课业问题两讲,已经得到大大缓解,已经不是那么重了,但是有一个问题是说,现在的小学生作业难度有点难。 有网友说:感觉到女儿的作业,不是给孩子留的,是给家长留的,让我们家长再次成长,小学生作业这么难到底有没有必要?

 

高祖祥:中小学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里面是有学科的课程标准的。就是原来我们所说的教学大纲,现在叫做学科的课程标准。假如学校是按照课程标准来布置作业的话,应该说不会太难,因为标准都是经专家论证过的。现在为什么会出现作业难度过大?这个原因也是多方面造成的。首先我认为,这个过大难度要把它降下来。但是,老师认为,不加大一点难度,我们一些民办学校招生的时候,有的题目可有点难,也就是从应试这个角度加大难度,使一些学生能够进入这些所谓的比较理想的学校。所以,教育行政部门正在规范民办学校的招生行为,也就是从源头上抓。我们对知名度比较高的学校已经在加大调控力度,这是一个很有力度的举措。但是,几年下来,我们也在反思,绝大多数学校已规范了招生行为,也有个别学校可能还不够规范。由于招生学校的行为不够规范,所以老师不放心,家长不放心,这样中小学校作业的难度就出现加大的趋势。假如通过我们从源头上来抓的话,这个难度加大的趋势也会逐步改变的。 主持人:其实说到课业的难度问题,或者是比较多的一个问题,一直是很多家长和老师包括我们相关的一些部门人士,都是经常在讨论和议论的事情,到底怎么样来布置孩子的作业?如果各位网友您有好的意见,我们也欢迎您和我们来聊一聊。

 

主持人:这里还有网友问到:现在学习过程中有压力,想问一下关于配备心理教师的问题?  

 

 黄士力:学生的心理健康是近一个时期学校教育当中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目前我市绝大部分的学校都有心理辅导、心理咨询。这样的老师不一定是专职的,但肯定是经过培训、考核的,许多学校也专门设置了心理咨询辅导机构。这位网友说大部分学生有心理问题这个判断,可能不太恰当,但是这个群体却是比过去多了、大了,我们已经关注到了。所以,我市所有的大学都有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几乎所有的职高和高中也都建立起来了,下来我们想向下延伸。我觉得你的建议很好,是我们工作的目标。

主持人:还有网友想问下:现在上小学或上幼儿园,能不能不在户口所在地报名?  

 

 高祖祥:关于上幼儿园,我们从来没有规定要根据户口所在地来上学的。自从1986年实施义务教育以来,上小学就一直强调要按照户口来,这是什么原因?因为义务教育法规定,凡是到了一定年龄,它必须接受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它是强制性的。既然是强制性的,不按照户口就读,它就无法统计哪些孩子还没有接受教育,只有按照户籍来规范才能统计出来,这个年龄段应该上学的孩子,是不是全部接受义务教育了,它在哪里接受教育。为了统计,为了使每一位到了年龄的少年能够及时接受义务教育,所以规定要按户口所在地报名入学。

主持人:这里还有网友问到:农民工子女还在收取借读费和择校费吗?我们宁波还没有这种情况的存在?政府部门做了哪些措施?

 

黄士力:据最新的数据统计,270万外地在甬务工的人员在义务教育读书的,有19.3万。解决好这个群体的读书问题,是我们教育部门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这关系到未来宁波市民素质提高的问题,这也关系到社会公正公平问题。这项工作政府专门出台了文件,符合以下四方面,他们的子女在宁波接受义务阶段是免费的,不能收取费用。一、依法获得暂住证1年以上。二、父母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工作单位给他们缴纳了社会保障金,或父母取得了工商执照。三、来这里就学的孩子,必须是他的法定监护人在这里,法定监护人在家乡,他的亲戚在这里不行。四、必须符合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符合这四项的,那就能享受我市市民同样的待遇。

 

主持人:公平教育问题是摆在我们所有家长面前的问题。就整个宁波市来说,有广济小学、镇明小学都是不错的小学,华天小学就比较一般。想请问一下,是不是我们要买了这个地段的房子,才能够上这个优质小学?

 

黄士力:首先涉及的是一个教育事业的规划问题,因为人口的分布空间,他有一个特定的形态,因此相应的要配置学校,所以,在义务教育阶段,我们有个相对的就近入学要求,如果都是选择性的,那我整个事业规划就很难进行。第二,所谓的好学校,它是历史形成的,因为他的历史长短不同,它的管理理念不同。虽然宁波市在义务教育阶段有差距,但是差距不大,绝大部分学校都能按照国家的标准和质量实施教育,并得到保证,因此,没有必要去择校。在义务阶段,应没有名校的概念,它一定是相对的,比如“脚和鞋”的关系,这一双500块的鞋可能对一些人来讲的是好鞋,但是对我来讲,它就不是好鞋,因为它不适合我的脚。在义务教育阶段,千万不能大家都去赶择校风,没有必要。

 

主持人:低保残疾人及残疾人子女可获得就学资助吗?

 

黄士力:具有《残疾证》的宁波户籍学生在本市公办特教学校就读,实行全免费教育。如果是残疾孩子在一般公办学校就读,家里确实存在困难的,可以向学校提出申请,学校应考虑实际情况可给予酌情减免。

主持人:作为老师或者学校的工作人员,应该主动地关心他。 有网友问:关于学校里订杂志的问题,他说孩子是某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学校经常会让孩子拿一些东西去回家复印,所以说想问各位领导,有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情?你们觉得应该怎么样去制止这些?

 

黄士力:我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认为这种做法学校是不应当的、是应该予以禁止的。当然,如果说家长他自己非常自觉自愿的来关心学校,支持学校,帮学校解决一些问题,我觉得这个也应该鼓励,我觉得界限应该是自愿与不自愿。

 

主持人:现在很多的领导包括我们在座的嘉宾,也都是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孩子。我们提到了很多网友的问题,在现在的整个教育当中,您认为,有哪些难点?您觉得目前在我们宁波的就学环境方面,最大的难点什么?

 

 黄士力:我觉得有三个难点:第一、当前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现在要保障他们就学权利方面,确实面临很大的压力。现在这个群体增长速度很快,2005年学生才15万,到了2006年就19万。面对这个迅猛的增长速度,我市现在的教育投入会面临巨大的压力。我们既要保证人人接受教育,但是又要关心好我们本地孩子的教育。现在民工子女总体上接受教育的情况还不是很理想,这件事情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也有很大压力。第二个问题是刚才讲到的现在有个现象叫“个人理性”和 “社会理性”,两者之间存在矛盾。比如,在选择如哪所学校的问题上,就是有社会理性和个人理性之间的冲突。对个人而言,他希望到心中羡慕的学校去,他很理性,没有错。但对社会来讲,如果人人都到那所学校去,能满足吗?去了以后能培养好吗?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这个社会任重而道远。有些观念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人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一流的教育,这个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第三个问题是教育事业的发展问题。目前,我们教育经费的压力还是比较大,因此优化就学环境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我们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要在有限的投资下把工作做得更好。

 

主持人: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还希望我们广大的市民朋友,能够献计献策,把工作做得更好一些。 有网友问:应试教育把分数都看的比什么都重要,培养学生是多方面的,最重要是注重学生的特长。以后我们国家会不会不把分数当成主要部分看,只做参考?培养学生内在的潜力?这个应试是很多人争论的问题,应试教育问题究竟该怎么办?其实很多学校都想了很多办法,具体的怎样去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黄士力:我们一直在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但是还有很多困难。但有一点,应该把考试跟应试分开,应试教育指的是教育为了考试,是一种指导思想,因此,考试不等于应试教育,分数也不等于应试教育,可能在评价方面,把分数看的过重过高。其实,我们教育系统已经在评价体系进行逐步的改革,如在义务教育阶段,评价体系就由学业考试、素质测评等几方面构成。我觉得,随着社会更加理性,我们条件具备的时候,肯定会构建起一个比现在更加科学的评价选拔体系。

 

主持人:优化就学环境除了客观的硬件条件之外,还有教师对学生态度的问题,请问嘉宾是怎么样看待这个事情?

 

黄士力:我们要求广大教师敬业爱岗,教书育人。做老师要有“三心”:第一“爱心”,做一个老师必须要有爱心,爱每一个学生。第二、要有“悟心”,能及时领悟教育理念,掌握教育技巧。第三“热心”,就是用激情来投身到每一节的课堂教学。目前,我们极个别的老师在这面做得不好,没有充满爱心,这是我们今后在教师的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主持人:目前宁波的教师培训开展的非常火热,有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这样的教师培训对整个教学环境有没有提高?

 

黄士力:教师培训要解决的主要是这几个问题:第一、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第二、因为学科知识不断地更新,需要我们提高尽快掌握新知识。第三,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提高,使教师从教学方法上得到提高。经过培训,绝大部分教师这几个方面都会有所提高,至于说个别教师,他自己可能对基础教育态度不够端正,因此就出现收获不大的情况。

 

主持人:说现在孩子从小就开开始学好多东西,他觉得我非常不提倡学这么多的英语,或者是其他的什么,想按照孩子的兴趣来,可能又怕别人的孩子学那么多,自己的孩子不会,想请家长给一些建议?

 

黄士力:因为负担也是因人而异,有些学生学得越多,他乐趣越大,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他学得越多,自己的压力越大。我也是一个家长,看到别的孩子学了那么多,总生怕自己的孩子掉队。我从事教育工作有十几年,我个人以为,人要看的远一点,千万不要怕孩子眼前落后于人家。我觉得小学的时候主要应抓住两件事:第一、培养他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二、培养他学习的兴趣。具体的学科知识,多学一门少学一门,我觉得不是太重要。这实际上又回到对人才的评价上,人才的评价标准不是唯一的。精英,我们这个社会需要,但是精英毕竟是少数,不可能人人都是所谓的精英,这一条也必须承认。有一句话说的好:“能让卫星上天的是人才,能让抽水马桶不滴水的同样是人才”。只要每个人都发挥出自己的特长为社会做点贡献,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人才。

 

主持人:还有网友问:关于赞助费的问题?

黄士力:你如果具体的讲哪一所学校,你最好我告诉我们。我们发现一次,查处一次,我们的举报电话是87191191。我们随时欢迎社会各界给予我们监督和投诉。 主持人:如果说在日常生活当中您听到了或者亲身经历过教育方面的问题,您觉得有必要向教育部门反映的话,您可以拨打这个电话,想用最后一点点时间,请领导谈一下在今后新的一年的新的举措,希望能够简单地向大家做一个介绍。 黄士力:在新的一年里,希望教育事业为你、为你家庭、为你孩子的成长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我们也希望教育事业得到您和广大市民的关心与支持。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的时候,我们继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大工作的力度,使宁波教育事业做到更好。具体的讲,我想有几方面。首先,我们将高标准的要求我市的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其次,努力缩小城乡、区域间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使宁波整个教育事业的平台更高,我们要把优质的教育奉献给大家。第三,我们在教育内涵建设上下大力气。也就是说,要不断地提高教育质量,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做大量的工作,使学校的内涵更加丰富,学校的内涵建设得到快速的发展。再就是我们将按照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积极地建设和谐校园、和谐教育,培养一代具有和谐理念、和谐素质的新公民,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我们更大的贡献。谢谢各位!

 

主持人:刚才黄局把整个2007年,也就是说在未来的时间内我们教育部门要做的工作,向大家做了一个简单而整体的汇报。今天,我们《解难创优两年间—优化就学环境》就结束了。非常感谢我们请今天到场的嘉宾,希望您在明天的统一时间继续收看我们的节目。好的,再见!